7成勞工賺不到平均薪資 服務業員工薪情最差
資料來源:卡優新聞網 2025年11月27日
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最新薪資統計,全體受僱員工「領不到平均年薪比例」,在去(2024)年升至68.75%,逼近7成,寫下歷史次高,顯示薪資結構的兩極化仍未改善。主計總處指出,由於年薪包含年終、績效等非經常性薪資,對景氣循環更敏感,也更容易被少數高薪群體拉高平均值,形成中位數與平均數差距擴大。
根據「113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」資料,去年全年薪資平均數為73.2萬元、較前(2023)年增加4.42%;薪資中位數為54.6萬元、年增4.03%,雙雙創統計以來新高。本國籍全時受僱者年薪中位數達58.5萬元,增幅4.52%。然而,分布統計顯示,仍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受僱者收入落在平均薪資以下,凸顯產業與職類間的報酬落差顯著。
觀察產業結構的薪資差距,金融及保險業以年薪中位數110.6萬元蟬聯冠軍,電力及燃氣供應業以109.1萬元居次;2大產業皆具寡占特性、薪資波動小。至於科技製造業同樣位列高薪族群,包括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製造業89.9萬元、電子零組件製造業87.6萬元,均受惠於AI應用與外銷需求增溫。
薪資後段班則集中在服務密集型產業。「其他服務業」全年薪資中位數僅38.1萬元,是所有行業最低;不含小學以上學校的教育業也僅38.2萬元。主計總處表示,高薪與低薪行業間的薪資中位數落差已超過70萬元,高薪產業的收入幾乎是低薪產業的3倍。
此外,地區薪資差異同樣鮮明,去年各縣市平均年薪統計中,新竹市以129.8萬元居全台之冠,第2名為新竹縣100萬元,台北市以95萬元排名第3;桃園市與苗栗縣則分列第4與第5名。主計總處說明,地區薪資差異主要反映產業型態,擁有竹科的雙新竹薪資自然領先,而台北因金融、專業服務密度高,使平均年薪維持前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