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族返職場難 專家:可參考德國「迷你工作」

資料來源:TVBS新聞網 2025年4月1日

藍于洺 張家寶

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,也有越來越多退休族,但現在很多退休族退休之後,還是選擇重返職場。專家分析,勞動力缺口大,加上少子高齡化,未來高齡就業者一定會多,相對的重返職場的退休族也多,建議可以參考德國的迷你工作,針對退休族群設定工時限制,在健康跟勞動兩者之間,取得最好平衡,也讓退休族有機會能妥善回歸職場。

台上退休族演唱之後,一旁的老師,給予指導,聲樂老師鄭忠信,退休之前在公立學校,擔任特教班老師,退休後靠著音樂專長,從事聲樂教育,找到退休後的事業第二春。

退休族鄭忠信:「年資的關係,可能你三十年了教了三十年後,有一些師專的啦,或是大學就是公教系的,大部分可能他教的三十年他還算年輕。」

鄭忠信老師過去在公立學校,有音樂長才也曾創作作曲知名音樂,「攏是為了你」,為了提早布局,退休之前就到社區大學,學習相關聲樂教育,退休後銜接,現在班上很多都是跟他一樣的退休族,不只有台灣人,還有來自香港韓國的民眾。

退休族鄭忠信:「建議就是現在如果你想及早退休,或是退休後或是已經屆齡退休,你想要退休的人就可以及早規劃,第一個你的興趣啊,或許是你有一些興趣學習也好,如果你有這些專長,我覺得可以貢獻一下。」

像這樣退休教師重返職場的案例越來越多,在德國柏林,就有大概641名退休老師重新回到教室,整個德國加總高達5,000人,而他們也開始流行迷你工作,針對退休族群設計,雇主需幫全職員工,負擔一半健康養老失業護理的社會保險,而法定月薪不超過556歐元,台幣1萬9,000元,每週工時最多10小時,這樣的迷你工作廣受好評。

台師大人力資源發展系老師孫弘岳:「他們在生活中失去了重心,他們發現在生活中沒有主要的工作,會感到空虛,所以他們需要重返職場,來填補這樣的生活重心,當然是希望能夠被需要,他們希望他們過去在職場的經驗,或者是相關的專業知識,能夠在社會上找到被沿用的價值,所以他們希望能夠找到這樣的舞台,來發揮他們過去所累積的,這一些寶貴的人力資本。」

尤其是少子高齡化,勞動力缺口日漸明顯,高齡就業成了未來趨勢,人力銀行調查,中高齡上班族規劃退休年齡為63歲,有5成6開始規劃或實施退休計畫,退休後高達67%的中高齡族群,擬繼續投入工作,以類型來看,42.3%想投入兼職或計時人員,27.3%想從事正職工作,還有16%有興趣創業,但專家提醒高齡工作,還是得評估家庭跟健康,最好以彈性工時為優先,能兼顧兩者需求。

台師大人力資源發展系老師孫弘岳:「65歲以上的大齡朋友,勞動參與率差不多只有9.9%,也差不多就是45萬人,意思有263萬大齡朋友想重返職場,但不得其門而入,這反映的是目前台灣雇主,對於這些大齡朋友的接受度,還不是很高。」

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張烽益:「高齡勞工以外,事實上我們在制度上,也應該可以學習德國的迷你工作的精神,譬如說一定工時以下,週工時以下的勞工們,就應該要讓這個65歲以上,我國的老年勞工,雇主企業不用再去提撥勞退新制的個人帳戶,來降低勞資雙方的一些負擔。」

勞力缺口居高不下,迷你工作時下正夯,彈性搭配勞動,成高齡工作者解方。